訊息專區

TEPA於3月15日宜蘭參訪電廠花絮

  • 發布日期:2022-03-20
  • 點閱人次:582
  • 資料來源:台灣電力企業聯合會

  3月15日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中,由TEPA黃理事長帶領54位電業人士,展開111年的第1次企業參訪活動。因近年來綠能發電的需求急升,各種綠能發電的案場,如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生質能、海洋能、地熱、微水力等方式的發電案場,如雨後春筍般的茁壯發展。為了貼近這個脈動,本次乃特別挑選與綠能發電有關,而且有特別意義的「台電蘭陽水力電廠、清水地熱發電廠」兩個案場。
  參訪的第一站是蘭陽電廠,在該吳廠長政隆率領同仁全程接待下,巡訪天埤電廠及微水力發電設施。該廠為一川流式水力電廠,民國11年竣工發電,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仍老當益壯的充分發揮功能外,並利用其發電尾水,推動微水力利用。由於微型水力發電的設備不貴,約四至五年可攤還投資,因此目前有興趣的企業眾多。台灣的農田水利建設可上溯至元朝,有系統的建設也有三百多年歷史,如果這四萬多公里之水圳、上百億噸之水量,只要有百分之三十的量,能夠投入兼具生態與多元發展的微水力市場,則螞蟻撼樹小兵立大功,成為電力市場的一股生力軍,並非不可能的事。期待政府各部會通力合作,政策性的投資協助電力企業發展,將使台灣的電力市場更健全更環保。
  參訪第二站是清水地熱電廠,由台汽電集團旗下宜元公司林董事長樹森特地前來接待,並親自簡報。該廠址就座落在宜蘭清水地熱公園內,是台汽電集團所完成的第1個地熱電廠,更是台灣地區利用地熱發電的第1個商用電廠。由於引用地熱發電,看似與傳統的火力電廠相差不大,但實際上從施工到運維,還是有相當多不一樣的地方,可提供寶貴的實務經驗供業界參考,值得觀摩借鏡。

  TEPA利用返回台北的巴士上進行心得交流,參訪者皆表示不虛此行,對參訪標的及接待極感滿意,並表示希望TEPA多辦理企業參訪活動,會繼續積極參與,同時也對工作同仁用心深表感動。
  本次活動承台電公司蘭陽電廠、台汽電集團宜元公司主管及相關人員熱忱接待,使活動圓滿完成,特此致謝。

參訪蘭陽電廠合影
前排右起-(右5)李董事長鍾坤 (右6)黃理事長重球 (右7)吳廠長政隆 (右8) 林秘書長德福

參訪清水地熱電廠合影
布牌左起-(左1)林秘書長德福 (左3)黃理事長重球 (左4) 林董事長樹森 (左5)李董事長鍾坤

 

------------------------------------------------------------------------
學生參訪心得

 

蘭陽電廠及清水地熱電廠參訪活動心得

活動時間:2022年3月15日

作者:中原大學  游晴幃

  很榮幸可以參與TEPA所舉辦的蘭陽電廠及清水地熱電廠參訪活動,相較於以往參訪的經驗,此次參訪為較小規模的綠電型式。初訪蘭陽電廠,環境清幽、依山傍水,令人心曠神怡。蘭陽發電廠主要有2部機組,包括下游的天埤機組及上游的圓山機組,總裝置容量約為26.375 MW。其中天埤發電廠於民國10年開始興建。而今(2022)年也剛好是蘭陽電廠建廠100週年,代表著蘭陽溪與清水溪提供了百年生生不息的電能。雖然蘭陽電廠規模遠小於其他形式的發電廠,但我很喜歡這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環境。電廠解說員也提到蘭陽發電廠發過電的尾水會流入安農溪,水不僅提供了電能,更成為滋潤蘭陽平原農業的重要水源。

  台電公司將裝置容量100kW以下訂為微水力,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微水力」這個名詞,而微水力優點為規模較小、成本較低,也能在緊急時供電。也因微水力發電的規模小導致效率較低,又加上市場的不確定性,對民間業者向來缺乏開發誘因。為減少民間業者初期成本,台電公司選擇在蘭陽電廠天埤機組發電尾水道,建置流速型微水力測試平台場域,提供民間廠家帶著研發中的機組前來測試。透過台電所提供的測試平台了解機組功能與運轉表現,將有助於精進業者在微水力機組的設計,同時促進國內微水力發電產業之發展,民間政府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第二站參訪位於宜蘭大同鄉的清水地熱,臺灣位處於太平洋火環帶,北中南部都有地熱潛能,也因此近年來時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關於地熱發電相關報導。起初對於這個發電形式較為陌生,對於地熱的印象停留在觀光產業,透過實際參訪,了解到原來全台灣第一座地熱發電廠就位於宜蘭知名景點清水地熱。而清水地熱電廠塵封28年後,由台灣汽電共生公司及結元能源公司合資成立宜元公司,進行修復原有地熱井、重新配置管線、安裝發電機組等工作,於2021年11月23號重新啟用。藉由TEPA這次安排的參訪,很榮幸可以聽到宜元公司董事長林樹森先生親自介紹關於清水電廠開發的歷程,以及整個電廠未來的規劃。清水電廠的裝置容量為4.2MW,每小時約可發電3000度,換算下來每年發電可達2500萬度,當天的實際發電量為3MW。而當天(3/15)下午1:30時,全臺灣的用電量大約是3100萬瓩,因此清水地熱發電廠目前佔比是相當少的。

  當我們提到再生能源時,常討論到其間歇性以及無法調度,而地熱發電是不受天候影響、可不間斷運行的再生能源,發電效能高達98%,能夠作為穩定供電的基載電力,在再生能源當中是有相當大的優勢。清水地熱電廠熱源溫度為 150°C~180°C,屬中低溫熱水型地熱發電廠,汽態比例 10~15%,液態熱源比例高,發電系統採用ORC(Organic Rankine Cycle)有機朗肯熱機循環發電機組。而氣/液態熱源均與ORC低沸點工質流體進行熱交換,採取熱不耗水,有效完整利用熱源熱能,提高效率。林董事長也提到,關於地熱發電未來也面臨了一些挑戰,像是地熱流體結垢問題、地熱發電過程會排放少量二氧化碳,以及如何提高地熱發電效率等。

  許多學者專家提到,未來的能源模式會是小型發電廠將分散於各區域供電,而本次參訪的兩座電廠皆是屬於小型發電廠的模式,也覺得臺灣的電力系統正逐漸朝分散式電源方向邁進。透過TEPA協會,不僅接觸電力界的前輩,且有機會與來自法律、會計界等不同領域的前輩一起交流,可看出臺灣綠能議題相當熱門,也具有潛力。臺灣地狹人稠,發展再生能源有許多挑戰,希望透過政府的推動與民間企業的參與,未來臺灣能邁向更安全、環保且穩定的供電。自己也向電力界的先進們看齊,期許將來能運用自己的專業,替臺灣電力貢獻一份心力。

~~~~~~~~~~~~~~~~~~~~~~~~~~~~~~~~~~~
蘭陽發電廠及清水地熱電廠參訪活動心得

活動時間:2022年3月15日

中原大學   白鈞皓

  目前台灣所有再生能源發電的種類包含:水力、風力、太陽能、地熱、生質能,其中水力占了所有再生能源發電中最大的占比,甚至,裝置容量佔總體裝置容量的4%,因此很榮幸這次能夠透過TEPA,讓我有機會親自到蘭陽發電廠了解水力發電和清水地熱發電的現況。

  蘭陽發電廠,為川流式的水力發電廠,與一般的抽蓄水力不同,蘭陽發電廠是利用蘭陽溪與清水溪的匯流處設立進水口,搭配取水渠道控制進水流量,進入隧道後到達沉砂池,是為了要避免和河流中的泥沙造成發電機的損毀,因此需要經過沉澱這道手續,接著溪水會經過廠內的壓力鋼管來推動水輪機發電,最後透過開關廠的變壓器升至69KV,併入至台電的電力系統中。該廠目前擁有兩個機組,分別是天埤機組與圓山機組,發電量分別為8.375MW與18MW。此外,他們利用發電後的尾水,建置一座可供容量100瓩以下的「微水力發電機」,進行測試的平台,讓民間有機會測試自家所開發的機組。台電也希望透過此測試平台吸引並鼓勵更多業者能夠投入研發,珍惜每一滴水的利用,而今(2022)年正好是蘭陽發電廠建廠一百周年,希望未來永續為台灣提供清潔電力。

  台灣位於太平洋環火帶上,具備地熱發電的先天優勢,其中宜蘭是臺灣最具地熱開發潛能的地區。由台灣汽電共生公司及結元能源開發公司合資成立的「宜元股份有限公司」承接過去中油公司在此處所開發的IC-5、IC-9、IC-13、IC-14、IC-16、IC-18、IC-19及IC-20井,建置清水地熱發電廠。其中五口井提供發電使用,其餘井口則提供觀光使用。井口的溫度約在150°C~180°C,地下熱源先經過氣水分離器後,再送至有機朗肯循環地熱發電機組,以有效完整利用熱源熱能並提升發電效率;在冷卻系統的部分,則是採用氣冷式冷凝器的設計,發電的過程中不耗費任何一滴水,透過空氣將其冷卻後排出。發電後將冷凝及降溫後的熱源尾水回注電廠附近公園區的回注井,避免耗損地熱水。有鑑於過去中油的經驗,開採地熱的過程中管內有結垢的問題,因此利用機械式鑽洗或震波除垢的方式,抑制管內的結垢問題,降低其對發電效率之負面影響。

  台灣是世界上第14個利用地熱發電的國家,以往開發的過程非常艱辛,光是開鑿的井深就需要達2千公尺以上,除了面對岩層穩定的問題外,還需要有效控制井口的出氣量及溫度。目前清水地熱電力總發電容量為4.2MW,宜元公司董事長林樹森表示,未來將鑽鑿第2期新井,預計裝置容量將從目前之4.2MW提升到9.5MW。另外林董事長也提到,截至2022年止,已經投入8億的資金在清水地熱電廠上,他也很明確的坦言,目前地熱發電還有諸多問題需要克服,且過去台灣確實比較缺乏地熱開發的經驗,甚至有可能是個無法回本的商業投資,但他說「台灣是個地熱豐富的國家,如果我們不願意去接觸地熱,那我們將永遠無法了解它。」這句話確實點醒了我,不能因為困難的挑戰而不願意面對。

  為了減緩地球暖化對環境的衝擊,除了減少用電量之外,也需要更多的電力像再生能源的一樣的潔淨。而再生能源除了利用太陽能及風力較不可控的發電之外,可以把重點也放在「穩定」且運轉過程幾乎無碳排、無水資源的損耗的水力及地熱發電上,讓電廠達到永續運轉,且幾乎無污染。最後,非常感謝TEPA給予學生此次難得的經驗,讓學生了解到各界對再生能源開發的用心,也希望未來不單單靠電子產業聞名世界,也希望透過微水力及地熱開發的經驗揚名世界,並期許自己未來畢業後能夠為台灣在再生能源等電力領域貢獻心力。

 

回前一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