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推動新電價公式之電價調漲三部曲(上)
王駿旻* 葉虹** 主筆
* **台灣電力公司企劃處電業發展組
壹、前言
韓國自2014年至2020年七年期間電價幾乎無調漲(如圖一),甚至在2019年考量夏季熱浪導致空調用電量增加,調整住宅用電累進級距上限,以減輕民眾夏季電費負擔。根據國營韓國電力公司(KEPCO)公布之電力統計月報數據,國2014年住宅與工業電價分別為每度電142.1韓元(3.27元新台幣)與121.3韓元(2.79元新台幣),而2020年住宅電價為116.5韓元(2.68元新台幣),下跌18%;工業電價則為105.2韓元(2.42元新台幣),下跌13%。事實上,韓電於2018年虧損達2,080億韓元,為2012年之後六年來首次虧損,而2019年,由於韓國政府凍漲電價,韓電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28兆韓元。外界質疑當時之電價費率公式未反映燃料與氣候變遷相關成本變化(如再生能源發展、溫室氣體減排),且缺乏向社會大眾明確揭露價格訊號,需要進一步改革。
圖一 韓國歷史電價調整(2007~2020年)
.png)
為合理反映成本,韓電於2020年12月17日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批准,通過新電價費率制度(公式如下),自2021年1月起實施,其電價制度改革重點如下:

•新增「燃料成本調整費」項目,即時反映更近期燃料成本價格
•燃料成本差異(季電價反映)=實際燃料成本-基本燃料成本
實際燃料成本:海關公布之近3個月平均燃料價格(煤、氣、油)x規模係數(燃料熱值及進口比例之加權) [*舉例:2021年第2季(4~6月)電價反映2020/12~2021/2燃料價格波動]
基本燃料成本:海關統計之前一年平均燃料清關價格
燃料成本調整單價=燃料成本差異x轉換係數(每發一度電的燃料用量)
藉此,燃料成本變化可更頻繁地反映在電價,加強價格訊號釋放,提高消費者對電價調整的可預見性,進而促進合理用電。且燃料成本調整費計算方法相關數據,如海關統計價格,皆於韓電官方網站上公開揭露。
電費帳單單獨列出氣候環境成本及燃料成本調整費,釋放價格訊號,以提高成本資訊透明度與社會大眾接受度
除新增「燃料成本調整費」項目外,亦將過去電費內含的「氣候環境成本」單獨列出,提高消費者認知並提供透明資訊,以逐步提高社會接受度。韓國政府認為參考國際先進國家作法,將氣候和環境相關成本獨立區分,有助於提高消費者對氣候變遷相關成本的認知,以及為自願參與擴大潔淨能源創造發展條件。.jpg)
貳、新電價公式實施後之電價調漲三部曲
一、疫情後經濟復甦電價從凍漲轉起漲期(2021年)
韓國在實施新電價公式之後,由於全球對疫情後經濟復甦的樂觀預期,國際燃料價格自2021年4月份後持續上漲,儘管韓電提出調整燃料成本,但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MOTIE)考量通膨影響及新冠疫情對社會大眾的衝擊,仍宣布不會在2021年第三季調漲電價,引發新電價公式無合理反映成本之爭議。當時依韓電提交之《2020-2024年中長期財務管理計畫》,預估其債務將從2020年的132兆韓元增加至2024年的160兆韓元,債務增幅達20%。如果燃料成本的增加無法合理反映在電價上,國營韓電的財務負擔將雪上加霜。而在電價凍漲三季後,韓國政府同意2021年第四季調漲3韓元/度(0.07元新台幣/度),但在無法足額反映成本的情況下,韓電2021年虧損達5.85兆韓元(1,350億元新台幣),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
二、俄烏戰爭爆發後之電價大幅調漲期(2022)
2022年受俄烏戰爭引發之國際化石燃料價格飆漲,韓國政府考量通膨及新冠疫情對社會大眾的衝擊,為減輕用戶負擔,將電價中基本燃料成本項分攤為兩次調整(2022年第二季與第四季),而第一季仍然凍漲電價,間接導致韓電在2022年第一季創下歷史上單季虧損達7.8兆韓元(約1,800億元新台幣),甚至較2021年全年度5.85兆韓元(約1,350億元新台幣)虧損多出1.95兆韓元。儘管韓電當時第一季營收成長9.1%,增加至16.5兆韓元,其中售電量增加4.5%,但燃料成本增加3.68兆韓元(成長93%)和電力採購成本增加5.58兆韓元(成長112%),整體成本費用增加9.7兆韓元,且除了燃料價格大幅上漲外,再生能源義務(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 RPS)成本亦加劇其虧損情況。因此,在兼顧民生物價穩定前提與合理反映成本以改善韓電財務狀況下,連續三季調漲電價以反映部分成本,包含第二季調漲6.9韓元(0.16元新台幣),第三季調漲5韓元(0.12元新台幣),第四季住宅用戶調漲7.4韓元(0.17元新台幣)、工業高壓A用戶(3.3∼66kV)調漲11.9韓元(0.27元新台幣),工業高壓BC用戶(154kV與345kV)調漲16.6韓元(0.38元新台幣)[用電量大者漲幅較高,即工業漲幅大於住宅],2022年度累計調漲19.3~28.5韓元(0.44~0.66元新台幣), 2022年住宅與工業電價分別達到150.1韓元(3.45元新台幣)與163.2韓元(3.75元新台幣),較2020年分別各漲29%及55%。然而在此電價調漲幅度下仍無法足額反映飆漲之成本,售電負價差(售電價格低於成本)導致每多賣一度電虧損越擴大情形發生,韓電也在2022年創下史上年度最大虧損32.65兆韓元(約7,500億元新台幣),其主要原因包含:
1.燃料成本飆漲:
韓電2022年燃煤與LNG成本相較2021年各增加77%與110%,共增加14.8兆韓元(約3,400億元新台幣)。
2.購電成本增加:
韓電2022年購電成本相較2021年增加94%,增加20兆韓元(4,600億元台幣)。
3.電價調漲幅度無法足額反映成本:
韓電扮演國營電業角色,肩負供電義務責任,在政府顧及民生物價穩定下,電價調幅仍難以彌補韓電巨大成本價差缺口。
後續韓電如何改善其財務狀況,將在TEPA下一期(第87期)電子報做分析。
參考資料
1.韓電官方網站https://home.kepco.co.kr/kepco/main.do
2.韓電電力統計月報The Monthly Report on Major Electric Power Statistics
3.韓電財報Financial Statements & Audit Report
4.韓國公共資訊整合(ALIO)系統https://www.alio.go.kr/main.do
5.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https://www.motie.go.k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