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再生能源與智慧電網運作現況與展望(上)
黃甘杏* 楊昇曄**主筆
(*前台電公司金門區營業處 處長)
(**台電金門區營業處變電 課長)
壹、前言
在打造低碳永續家園的政策下,行政院於102年5月20日核定在離島金門的「建置金門低碳島計畫」,執行期程為102-107年,執行範圍包含「金酒低碳園區」、「資源循環與區域生質能中心」、「綠能與低碳運輸系統」、「社區改造新建與低碳建築」、「烈嶼零碳島」、「低碳樂活」等六大區域;至108年11月20日行政院再次核定「建置金門低碳島第二期計畫」,執行期程為108-111年,並訂定了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環境等六大部門減碳策略及工作項目,同時配合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之要求,制定了「第一期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108-109年)」。上述二期金門低碳島之計畫執行完畢後,金門縣政府再擬定「第二期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及成立「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持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計畫,以逐步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1]。
依據金門縣101-10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統計資料,如以範疇別來看,電力排放占54%,為主要碳排來源[1]。因此,無論是在第一、二期建置金門低碳島計畫,或是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建置再生能源、減少傳統火力機組發電量等,都是溫室氣體減量計畫的主要工作項目,期望運用金門良好的「風光」環境,擴大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降低電力需求所產生的碳排。
由於台電的金門塔山發電廠採燃油機組發電,近年來發電成本約在6-9元/度之間(不計配、售電成本),相較之下,太陽光電躉購費率約4-5元/度,即便再加計離島15%加成,仍低於燃油的發電成本。對台電而言,在金門火力機組每少發1度電,改為使用再生能源,就能降低成本、減少虧損。因此,台電金門區營業處持續鼓勵並協助再生能源的發展,建置智慧電網,並與金門縣政府密切配合推動金門低碳島計畫。
貳、金門再生能源現況與未來發展
一、金門再生能源現況
在104年以前,金門的再生能源主要為台電所設置的風力及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包含金沙鎮后扁2部容量各2MW的風機,以及金沙鎮文化園區旁的528kW太陽光電,合計裝置容量共4,528kW,其餘非台電的再生能源案場佔極少數。
金門縣政府建置金門低碳島計畫(102-107年)期間,推動金門第一個縣屬公有建築屋頂標租設置太陽光電案,即於104-106年陸續建置了裝置容量共4,209kW的太陽光電,帶動金門再生能源的第一波發展;後續有金湖水庫(水面型)、金酒公司(屋頂型)、車船處保養場(停車棚)、赤山掩埋場(地面型)、公有停車場(停車棚)、金門高職(屋頂型)等,由公部門推動或協助的太陽光電案場與台電併聯,加上金門縣政府提供補助以及離島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加成的誘因下,更提高了民間業者設置意願,金門太陽光電併網量逐年持續成長,至113年7月底已達23,317kW。
金門的氣候特性是風大、日照強、少雨,因此,除太陽光電外,也具備發展風力發電的條件,然而目前除台電建置之2部2MW風機外,尚無其他風力發電機組。107年曾有業者計畫在金沙鎮設置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後因土地使用許可問題及地方居民反對而終止。另台電亦曾規劃再增加2部各1,000kW的風機,且已評估后扁、料羅、古崗、慈湖、古寧頭等場址設置的可行性,又因民眾抗議、影響軍事設施或演訓、生態議題及國家公園土地使用許可等原因,最終亦未能順利推動。
另金酒公司也建置1套300kW生質能發電機,將其廠內廢水處理設施的甲烷蒐集再利用,該案場已於113年4月併網,為金門目前唯一非太陽光電或風力發電之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金門近年各類型再生能源併網量如圖1,可以看到各類型能源占比為太陽光電83.6%、風力15.3%、其他1.1%,主要仍以太陽光電為主。
.jpg)
隨著再生能源併網量逐年提高,加上金門地區近年來用電並無明顯成長,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呈現上升趨勢,112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已近10%(圖2)。另,由發電成本來看,塔山發電廠112年發電成本為9.26元/度,相較於再生能源(太陽光電)平均購電成本5.4803元/度,二者相差3.7797元/度;如以該(112)年 購電量23,449千度計算,可為台電節省88,630千元發電成本,相當具有經濟效益。
.jpg)
二、金門再生能源未來發展
如前所述,電力排放為金門縣溫室氣體主要來源,加上再生能源比塔山發電廠的火力機組更具有成本優勢,因此,不論考量因應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減量的政策目標,或是降低發電的成本,金門實應持續努力擴大再生能源的建置。
目前金門地區較大規模的再生能源開發仍以公部門標案為主,在「氣候變遷因應法」的規範下,金門縣政府設置了「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其中設定減碳目標及相關工作項目,便包含了擴大於公有屋頂、停車場、學校建物及風雨球場、湖庫等設置太陽光電的計畫,以期達成減碳目標。
盤點目前金門縣政府已招標或預計招標的案件,潛在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約8.5MW,加上其他民間業者案場,依台電金門區營業處預估,至113年底,整體再生能源的併網容量將突破30MW,至114年底可達39.3MW(如圖3)。
.jpg)
參、金門智慧電網建置與運轉情形
一、推動緣由
台電近年來配合金門地區發展,已持續投入龐大經費進行電力建設,力求電力供給不虞匱乏;又因金門為小型獨立的電力系統,電源集中、電壓層級少(僅有22.8kV及11.4kV),運轉容錯率及系統韌性較低,108年以前,曾發生數次大規模的停電事故。為提高金門電力系統穩定性,台電於106年9月28日「智慧電網專案小組會議」決議金門智慧電網的建置規劃 並開始分工執行。同(106)年賴清德總統(時任行政院長)至塔山發電廠視察時,曾指示應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希望台電以金門作為示範區域,參考國外做法,落實金門成為低碳示範島;此外有關再生能源對電力系統產生衝擊的「鴨子曲線」問題,賴總統亦指示台電須及早因應並提供可行之策略,包括建置智慧電網、智慧電表及加強設置儲能系統等。
二、金門的能源管理系統
台電在金門建置的智慧電網中,以塔山發電廠的能源管理系統最具亮點,其整合了2個電廠(塔山、夏興)的發電機組及2個變電站(莒光、鵲山)的電網資訊、儲能系統即時運轉狀態、負載及再生能源發電預測等,進行相關數據的運算後,提供機組運轉的建議予調度人員,其界面如圖4。
.jpg)
三、再生能源發電監測及預測
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不易預測之特質,如太陽光電發電量易受天陰及雲遮影響,風力發電則受季風影響;加上金門為離島獨立供電系統,再生能源併入電網對系統的衝擊比台灣本島更為明顯,如能掌握及預測再生能源發電情形,將可作為調度員人運轉參考,降低高滲透率再生能源之衝擊。
金門地區風力發電目前僅有台電公司自建的2部2MW風機,機組運轉即時資料回傳塔山發電廠,透過介接中央氣象署的預報資料,進行24小時至48小時的預測。
太陽光電部分,除再生能源發電業者依台電再生能源併聯技術要點規定,裝置容量達一定規模時(早期為1,000kW,後下修為500kW)須提供即時運轉資料外,其餘案場無納入監測。台電為提高金門地區太陽光電發電情形掌握程度,業於82處大型案場裝設再生能源監測設備PV Gateway,並即時提供發電運轉資料。至113年7月底止,約可掌握75%裝置容量的太陽光電運轉資料,並傳送至台電金門區處之先進配電管理系統(ADMS)及塔山發電廠之能源管理系統(EMS)(如圖5)。太陽光電發電數據之推估及預測係基於實際監測得到之運轉數據,配合日照強度的測量數據以及太陽光電的併網裝置容量來進行計算,目前已達到將近8成的即時運轉數據,可提高預測準確度。
.jpg)
至於金門智慧電網的儲能建置與運轉情形,將在TEPA下一期(第89期)電子報做說明。
參考文獻
[1] 金門縣政府,「金門縣第二期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核定本)」,民國112年5月。
|